第五百四十一章 殿试(三)-《从知否开始当文圣》
第(2/3)页
殿前左右矗立着巨大的铜龟、铜鹤,形态逼真,静默中传递着江山永固、国祚绵长的祈愿。
正中高高悬挂的巨匾上,是本朝太宗皇帝御笔亲书的三个铁画银钩、雄浑有力、仿佛蕴含着无尽帝王意志的鎏金大字——“紫宸殿”。
此地,便是今日殿试之所,大洪天子临轩策士、为国家选拔擎天白玉柱、架海紫金梁的终极圣地!
此时,殿前那汉白玉铺就的广阔广场上,已按照会试名次,由鸿胪寺官员提前排好了整齐划一的队列。
贡士们依照低沉而清晰的唱名,鱼贯进入广场,在礼官和引礼官精准无比的指引下,于殿前那高高的、雕刻着精美龙纹的丹陛之下,依照预设的位置肃然而立。
所有人都微微垂首,躬身,双手敛于身前,保持着最恭敬、最标准的姿态,如同庙宇里的泥塑木雕。
盛长权作为会元,位置被毫无悬念地安排在了最前排,居中之位,可谓万众瞩目,极为醒目。
他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身后无数道目光,或明或暗,或灼热或冰冷,如同实质般落在自己挺拔如松的背脊上——
那里有毫不掩饰的羡慕与惊叹,有冷静如解剖般的审视与评估,有纯粹出于好奇的打量,或许,也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较劲、不服,乃至淡淡的嫉妒。
他坦然承受着这所有的一切,身形如扎根山岩的古松,纹丝不动,唯有内心一片澄澈与坚定。
盛长权微微抬眼,目光越过冰冷华贵的丹陛,投向那高大深邃、因为内外光线巨大反差而显得格外昏暗与神秘的殿门。
里面,隐约可见御座那金色的、象征着天下权柄的威严轮廓,以及两旁侍立的宫廷仪仗、文武重臣们模糊而肃穆,如同剪影般的身影。
一股无形的、浩瀚如深海、沉重如泰山的威严,正自那殿门之内,如同潮水般弥漫开来,沉甸甸地压在广场上每一个人的心头,仿佛连流动的空气都被这股威势冻结了。
所有人都垂首躬身,大气不敢出,连呼吸都刻意放得极轻极缓,生怕一丝一毫的声响,都会打破这庄严肃穆到极致的氛围,从而触怒那殿中至高无上的存在。
时间,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,每一息都过得格外缓慢而清晰,等待着那最终决定所有人一生命运的时刻来临。
这,就是权势的威严啊。
盛长权垂下眸子,巧妙地掩盖住眼中一闪而过的幽深思绪。
作为一个见识过信息爆炸、甚至某种程度上“去权威化”时代的灵魂,他对此既有敬畏,亦有超脱其外的冷静分析。
不过,转瞬间,他便将这丝杂念按下,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间隙里,他的目光悄然、快速地扫过身旁不远处的几人。
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,这可是老祖宗的智慧。
其中一人,身着淡蓝色襕衫,身姿挺拔如孤松独立于崖岸,面容俊雅非凡,仿佛精雕细琢的美玉,气质温润中却透着一股难以接近的清冷与疏离,正是与他齐名、被并称为“京城双璧”、此次会试位列第五的河南道才子袁慎。
当然,这“京城双璧”的响亮名号,正是在他盛长权高中会元之后,由他那位忠心能干、且深谙舆论之道的小伙伴徐长卿,暗中巧妙运作、花银子让说书人编段子、引导文人墨客讨论……这才在短短时间内炒热起来的。
不为其他,就是要深度绑定河南道袁家的名头!
作为经历过“人设”、“流量”、“CP营销”洗礼的后世人,盛长权太明白一个正面、高端且易于传播的“组合品牌”有多重要了。
第(2/3)页